这一年美国股票市场整整一年都在不断升温,按照当时所有证券经纪人✅贷出的贷款数据,从1927年初的28.18亿美㊣元,上升到1927年末的35.58亿美元,增加了7.4亿美元,上涨了26%。
到了1927年12月3日,纽约股票交易市场里的股票㊣交易量再度创造了历史新高,所有人都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股票,持有股票的人群迅速扩大,不管是纽约、旧金山这样的繁华大都市,即使中部农业地区的乡村小镇,购买股票的人们也比比皆是。
这种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,这个生活将会永远持续下去。尽管工资也在增长,但远远赶不上自己股票的市值增长。
从1927年到1928年,美国所有的富裕阶层尤其是中产阶层都变得更加大胆,即使借钱消费也毫无压㊣力,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股✅票将会继续升值,远远超过自己的消费账单和银行贷款。
当时的人们在晚餐后谈论的永恒话题之一,除了天气,就是股票。从灯火通明的白宫到普通中产的餐桌,美国从上到下都在期待股市的不断上涨,有些人㊣甚至还会觉得涨得实在太慢了。
每当股市疲软现象,时任美国㊣总统的约翰·卡尔文·柯立芝,以及当时的财政部长安德鲁·梅隆等人,就会发表讲话或者接受采访什么属于建筑物,不断给大家吃下一颗定心丸,
1927年8月,美联储采取了一✅系列手段,给正在熊熊燃烧的㊣股市增添了一把柴禾,这些措施包括:美元的再贴现率降低,从原来的4%降低到3.5%,而政府的债㊣券也允许进入市场自由交易,于是股市再度升温。
美联储这样做的原因之一就是坚持认为,当前美国的商业已经停滞不前,如果降低再贴现㊣率的话,也许能够刺激贸易市场,让经济得到复苏,股市持续“发烧”恰恰说明这样做得正确性——
美国股市开盘时跟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,也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,甚至在一段㊣时间内,股指还非常坚挺,但交易量非常大,直到突然股价开始下跌。
到了上午11点,股市陷入了疯狂,人们竞相抛盘。到了11:30,股市已经狂跌不止。自杀风开始蔓延,一个小时内,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,因为他们都背负了巨额的借贷,指望股市帮他们一飞冲天、富可敌国。
一直到1933年1月,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.9美元跌落到62.7美元;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.9美元跌到28美元;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.1美元。
就是美国的垄断巨头们,同样在劫难✅逃,比如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、通用汽车公司的股价从92美元跌至7美元。
陪葬的当时还有数千家银行挤兑倒闭和数以万计的企业破产关门,从1929年到㊣1933年,短短的4年间美国金融业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。
这场以股㊣市㊣为炮声的经济大萧条,不仅仅折磨着普通投资者、或者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——凯恩斯(没错,他也在这场危机中多数濒临破产),最为悲惨的,还是多年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广大中产家庭。
1931年,在美国这个世界上当时号称世界最富有的国家里,有1500万以上的人们正在到处找工作,可是哪里也没有工作可做,这些人曾经都是优秀的大学毕业生、曾经擅长一门甚至多门外语、曾经是某一个公司的中层领导甚至高级管理人员。
这些中产家庭大部分财富早已毁灭在1929-1931年的股票市场之中,而最惨痛的损失则发生在中间的几次反弹,这些中产家庭都会倾尽所有再博一次,结果输到彻底破产。但是,汽车贷款、别墅贷款、各类消费账单㊣却㊣并不会因为他们的破产以及失业而消失。
到了1932年9月,按照《财富》杂志估计,美国至少有大约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,接近人口总数的28%,而这个数字还没有加上1100万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。
但是,文明世界的纽约帝国大厦,却正是于1929年全面动工,1931年4月11日落成时,股市和经济萧条已经发生快两年了。
由于大萧条时期楼里的好多办公室都租不出去,所以被当时的纽约人们戏称为“空楼大厦”,所以在大厦建成投入运营的前10年,依靠办公室出租的收入少得可怜,倒是跟观景台的旅游门票收入基本持平,直到1950年,帝国大厦才开始盈利。
不过,帝国大厦解决了大萧条时期一部分建筑工人的就业,给了他们饭碗。大约3400多名工人参与了帝国大厦的施工,其中有一些来自欧洲,还有数百名有着“钢梁行者”美称的莫霍克族建筑工人,是专门从加拿大蒙特利尔附近的卡纳威克印第安人保留区招募的。
莫霍克人参与高层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6年,当时圣劳伦斯河上一座大桥的施工方招募了一批莫霍克工人,负责那座大桥施工的工程主管说:莫霍克人没有恐高症,他们爬上桥拱钢梁,在上面泰然自若地行走。过去我们只有最勇敢的铆工可以做到这一点,他们大多数都是帆船上熟练的水手转行而来的。
只可惜,当时美国的绝大部分中产阶层是没有水手经历的,他们只㊣有乘坐游轮到欧洲旅行、开着豪华游艇度假的短暂美好时光。
美国1929年大股㊣灾之后,随即发生的经济(金融)大萧条持续了10个年头,这只是理论上开始和结束的时间,实际的经济情况并不是这样,就以结束的时间为例,直到1941年上半年,以美元计算的经济产值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。
这㊣场股灾和萧条,其实一直持续到1939年二战爆发,美国经济才有所好转;1941年12月美国正式参战以后,经济尤其是金融活动才彻底全面复苏。
在1930-1940年期间,美国只有1937年的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万,正常情况下一直都保持1100-1600万的劳动㊣力人口处于失业状态,也就是㊣第4到5个劳动力中,就会有1个劳动力失业。
比如1937年加利福利亚水库的工地现场,所有干粗活的工人中,有好多曾经是农场主、牧师、工程师和企业主,还有一位是中学校长和一个密苏里州某银行的前任行长。
他们都曾经是高知识、高收入和高社会地位阶层中的一员,只是因为经历了一场开始时被推波助澜、中间时又疯狂造富的㊣股票泡沫。